3)第276章 食物_觉醒时代:从少年闰土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

  也给舞蹈动作的灵活、豪放、伸展自如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样的服饰特点,使得人民在舞蹈时能将舞蹈的女性的柔美和汉子的潇洒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张先生会书法,能见识一下吗?二少爷想向你学习书法。”

  “没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闰土就给二少爷练习一下书法。

  “书法,其实就是用一定的书写工具进行书写的艺术,只不过它比一般艺术更加严谨,因为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度规范,所以称之为书法。

  有一些关于书法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还有郑板桥的故事。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足以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打了一下他的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

  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六分半书”即书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而隶多于楷,书法上隶书又称“八分字体”,因此郑板桥谑称自己所创非隶非楷的书体为“六分半书”。并且他解释说:“板桥既无涪翁之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