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0章 丝雨背课文_我家姐姐有点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0章丝雨背课文

  语文课上,康艺博老师正在为学生讲解文学常识。

  “……《孟子》一书为孟子晚年与弟子方章等共同撰写而成,详细地记载了孟子与各国诸侯或学者的论辩之辞。全文共七章。

  孟子的散文气势雄浑,逻辑严密,笔带锋芒,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毂’的论辩手法。

  既雄辩滔滔,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其散文对后世韩愈、苏轼等散文家影响很大……”

  康老师锐利的眸子接触到王小宝和叶知秋时顿时严厉起来。

  “王小宝,叶知秋——”

  康艺博表示很郁闷,他的课堂上无论什么时候总有两个人趴着听课。

  以前是王小宝和冷丝雨;

  现在冷丝雨是立起来了,叶知秋却趴下去了。

  王小宝和前任校花叶知秋在同桌掐手臂的友情提示下懵懂站起身,揉了揉惺忪的睡眼。

  “康老师,您叫我?”王小宝问。

  “您叫我,康老师?”叶知秋问。

  “王小宝,你向我们介绍一下孟子。”康艺博抑制住内心的怒火,维持着教师应有的风度。

  “是不是春秋时期的一个狠角色?”王小宝反问。

  康艺博追问,“孟子又不是老子,孟子是春秋时期的吗?”

  王小宝心想,一个堂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么能在课堂上骂人呢,但转念一想,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充当一下自己的“老子”也未尝不可。

  就怕王大龙有意见。

  “不是春秋时期的人,难道是战国时期的人?”王小宝的答案很有特色,很多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疑问句或者反问句。

  “王小宝站着听课,”康艺博放开那位体育考生,转向一位艺术考生叶知秋,“叶知秋同学,你来说说看,我们过去学过孟子的哪些文章?”

  叶知秋思索片刻说道:“《鱼,我所欲也》,还有,还有……”

  柳星低声提醒叶知秋,“还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齐桓晋文之事》。”

  叶知秋咳了两声,“还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齐桓晋文之事》。”

  “回答得不错,上课请集中注意力听课,你坐下。”

  叶知秋感激地望向柳星,瞬间消弥了对柳星抢自己风头的无限恨意。

  康艺博继续讲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战国时期,王室式微,诸侯纷争。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本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阐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和施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战国时期贫富不均和阶级对立严重的问题……

  这一课是高频考点,经常考它的艺术手法——类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