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碎片_26_西游:我,东海龙太子,拜师菩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的路。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抵达道的“尽头”。

  即使是强如道祖,将这“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存在强行命名为“道”。但是,道祖,也不曾真正地捉摸到“道”。

  所以这条求道路……没有尽头!

  另一方,观音菩萨也在看出了这条求道路的玄机。她不由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浮现出了许多念头。

  但菩萨毕竟是菩萨。她的心神虽短暂地沉浸在求道路上,但仅仅片刻,便从中脱离了出来。

  求道路,没有尽头。

  这一点,她自然早就知道。但观音菩萨的目光,从来没有放在“道”的尽头。她虽然的确是在修道,但却从一开始就不在这条路上。

  或者说,纵使她在这条路上,这条路,也不能困缚住她。

  不过菩萨是菩萨。敖青,却并不是她这样的大神通者。

  观音菩萨看向敖青,眼中浮现出些许担忧。

  这求道路非同一般的险恶,敖青,只不过是一个尚未踏足修炼的“凡俗”而已。

  菩提祖师……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不,仔细想想,在敖青展露了自己的悟性以后,这条路的考验,也就不算是夸张了。

  或者说,菩提祖师的内心,已经认可了此子!

  因此,这“求道路”,与其说是考验,不如说更好像是在帮助敖青。

  一方面衡量其潜力,另一方面,如果此子能发现这路上的玄机,则是帮助他激发潜力!

  观音菩萨不禁感到钦佩。这祖师,当真思虑远大。能够将一道考验,化为一门预授课。

  可谓是用心良苦。

  看来他对这龙太子很看重呀!自己收徒的机会,又渺茫了一些。

  是的。

  虽然“道”没有尽头。但是,却也有长短。

  能够走多远,也是代表着一个人潜能的体现。

  比如对“佛”的理解,对“道”的理解,或者对世间各种“规则”、“经历”的理解和体悟及前尘种种。都是支撑前行这条道路的“力量”。

  普通凡人,身体孱弱,思想短浅,恐怕极限,也走不了数十丈,就要变得极小,知难而退。

  凡人中的修炼者,或许能走远一些。

  而一般的龙族,拿龙女举例,最多,估计也只能行五百里。

  而若是在发现自己变小以后,仍然不退缩,坚定前行,那大概极限可以走七百里。

  现如今,敖青的潜力的确是很巨大。

  因为他已走了七千里!

  而且身躯虽然变小了,但,也还存有数百丈的身躯。

  如果一意孤行地向前走,大概,极限应该在一万两千里左右。

  对于一个未曾修炼过的“凡俗”而言,这已经堪称惊才绝艳了。

  不过这也是当然的。菩萨对敖青的成绩,固然是比较惊讶。

  可虽然出乎于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仅仅是那样的佛性,或许,不足以支撑敖青走这么长的路。

  很显然,敖青在佛学以外,对其他的“学问”,也都有着自己的见解。而且,也都很深厚!

  不须另外测试,凭借这“求道路”,菩提祖师就看出了敖青的深浅。

  但是。

  衡量潜力,已经衡量的差不多了。那“激发潜力”,是否能够顺利激发呢?

  这龙太子是否已经发现了其中玄机呢?

  他又该如何选择呢?

  其实答案很明显。

  无论是菩萨,还是祖师,都知道。以敖青的心性,是不可能半途而废的。

  他所能做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走下去!

  而且,敖青的悟性非常。潜力,也远远超出普通人,用“天才”来称之,都不足以一言蔽之。

  也许。他能够在这种状况下,再有突破。甚至走到一万五千里,也未尝不可能!

  事实上,敖青也的确是这样选择的。

  并且。

  他并没有让菩提祖师和观音菩萨失望。

  在察觉到这求道路的本质以后,他几乎是立刻,就想起了之前河水上漂浮的红尘种种的“碎片”。

  他顿时意识到了,这“碎片”,就是能够推动自己前行的动力。

  而既然如此,那自己,应当也可以利用对前尘种种的经历,壮大自己,让自己接连顿悟,从而再次变得巨大!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