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3章 皇商末日_潜伏在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乾隆接着道:“这些御史们本就是言官,现在又有了查办官吏的实权,怕是吏部下去的人都未必能唬住他们,所以必须得有人对他们加以监督。”

  “即日起,在军机处边上单独成立一个钦命巡察司,直接受朕委派,每年不定期从各部及军机处里抽调二品以上官员或大学士作为巡察使,赐给钦差名义巡察各省。”

  “各省总督、总兵、提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州、道、府、县官员连同各部在省里的分司一体都在巡察之例。”

  “衡臣你们晓谕要派到各省的都察司吏员,若有官官相护,包庇纵容,贪墨渎职者,一经查实,罪加一等处置,勿谓言之不预也。”

  张廷玉拱手道:“臣遵旨。”

  “接下来要说的可是个大难题,”乾隆道:“就是这个榷关,军机处同户部、工部核查一下,除去必须保留的税项外,其他所有榷关,无论是户部关还是工部关,朕意一律克期裁撤。”

  (榷关,明朝时称钞关,是明清时期政府设置的对过往关卡的船只、商品征税的一个专门机构,主要设在主要的城门,交通要道以及运河、长江、沿海等的交通枢纽处,由户部和工部分别征收,故而有户部关和工部关之分。)

  “皇上,”张廷玉道:“榷关所征税收现已成为继田赋、盐税之后的第三大税源,若榷关一概裁撤,户部可就要入不敷出了。”

  “所以朕才说这是个大难题,但若是该做,再难也要做去。何为该做,就是因为这税收得不合理。”

  “朝廷做出了样子,地方上自然跟着学,寻个好地界,立个关卡就收税,不管刮风下雨,无论旱涝丰歉,只要你打我这儿过,就得乖乖交钱。”

  乾隆接着道:“这税钱收得真是省心省力,可就因为这钱收得省心省力,所以从朝廷到地方主,没有人愿意去留心工坊有多少?规模有多大?商户的生意如何?收入怎样?”

  “国家这么大,货物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道关接着一道关的交税,势必阻碍了货物的流转,于国于民都是弊大于利。”

  “裁撤了榷关,国家该收上来的的税赋可不能少,把这些都派到省里去。工坊按照生产的规模缴税,商户按售卖的货值缴税。”

  “如此一来,省、府、州、县的官吏才会关心工坊和商户,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尽量多开办一些,生意好做一些,多作养出一些税源,这才是长远之计。”

  “工坊多了,货物出产的就多了;商户多了,贩运途中不用缴税了,货品自然就能流转起来,才会使得货畅其流,百业兴旺,你们以为如何?”

  这个道理其实再明白不过了,只是这样一来,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各级地方政府很大的工作量,哪有坐在关卡上等着收钱省事儿?

  张廷玉深知这里面的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