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搏_象棋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花家棋社作为本市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老牌棋社。

  这十年来自然也免不了接受无数新老棋社的挑战。

  但,花家棋社在这些年来,从未败过。

  除去花家棋社拥有本市职业棋手最多的原因以外,更多不败的原因还是,围棋这项运动,很难出现“下胜上”的奇迹。

  对于围棋职业棋手来言,每一段的差距,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一辈子。

  但象棋则不同,这些年象棋“下胜上”的例子多不胜数。

  很多一辈子都没参加过专业学习的业余象棋爱好者,因为吃透一本偏门的古书,或是身经万战,逐渐养出属于自己的棋道,从而在棋力上胜过不少新晋的职业棋手。

  王富贵就是一个例子。

  一辈子没有师承的他,偏偏琢磨出自己的“重剑”与“藏剑”之道。

  不过,这些年,随着象棋在国内地位一日不如一日。

  象棋和其他传统文化似乎也在公知和网红的谩骂和利用下,悄无声息的在其他国家飞速发展。

  曾经有个象棋大师望着邻国飞速发展的象棋,他没有像很多人一样涌起喜悦感,也没有作为象棋本土发源国的自豪感,反而十分沉重的说道,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他怕,在五十年,一百年,两百年后,国内在没有愿意下象棋的人时,华夏象棋说不定会换个名字,成为其他国家的国粹。

  的确,他担忧的很有道理。

  这不,才过了十多年。

  国外就出现了很多货真价实的象棋高手。

  这些象棋高手啊,有着他们国家的象棋段位,也有着比国内激烈百倍的比赛。

  他们会因为象棋,也向往着华夏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所以,他们愿意花掉一生的积蓄来到华夏去见识下真正的象棋高手,以及那些被传得新生向往的传统文化。

  他们不但会像海绵那样吸收着国内的一切,他们更抓住了华夏这个繁荣的互联网时代,成为了一个个“淘金客”。

  相较于国内棋社想聘请国内职业象棋棋手的成本,这些外来的棋手,却很是廉价。

  他们有实力,有噱头,也有着一股很难从现在年轻人身上看到的搏劲儿。

  他们大多来自于贫困的国家,也大多只会象棋。

  所以,他们就像国内六七十年代那些渴望用象棋养活家庭的“底层男人”一样,有着悍不畏死的拼劲。

  阿吉正是其中之一。

  他来自于一个只有一亿的小国,但是在这个只有一亿人的小国里,却有着三成人会下着象棋。

  他出生于“人棋世家”,他的父母祖辈都靠着扮演真人棋子为生。

  但他们却不愿意阿吉像他们一样,为了一点点钱,任人摆布。

  所以,他那贫困又有远见的父亲,花光家里半辈子的积蓄,给阿吉从华夏游客手中买下了半本棋谱。

  那半本棋谱叫《梅花谱》。

  虽说只有半本,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