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86章 八股,夜下_重生之火凤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书》《五经》能治政、理民吗?不能。ΩWwW.biqUwU.Cc饱学鸿儒,可能任事乎?亦不能……欲治政、理民、任事,需的乃是处理事务、分析、总结、归纳、梳理的本事,和学问的大小,关系并不大,而是看待事务的眼界、方式、方法,才是根本!为了手底下,能有一群“可用之人”,为了子孙后代,可以有一群“可用之人”,朱元璋可是煞费苦心:

  科举的考试范围,只局限于《四书》《五经》一来是为平衡南北,不使南方人在朝廷上独霸,二来是更多的“学问”于做公务员而言,并无实际的益处,三来是为了缩小考试范围,更大限度的锻炼学子的应试能力——变相的,半强制性的,提高考生的逻辑性、分析、概括、总结、处理事务的能力。

  这是一手,另一手,便是手把手的,亲自教那些考中的新嫩: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官员,作为一名合格的官员,应该怎么行事……工作手册、行为规范直接分到手。如此贴心,如果还做不好,连生搬硬套都不会,那就“呵呵”了……

  一遍科举,筛去“不具备做事基础”的一群人,授官之后培养一批“能做事”的人,洪武皇帝硬是创造了一整套的体系。

  这,便是许多“文采斐然”“学识渊博”“饱读诗书的大家”纷纷扑街的原因……因为科举,尤其是展到了明朝,经过朱皇帝一手改良,和前朝不同的“科举”所要选拔的,并不是文采、也不是学问,而是——具备可以做事、治政、理民的基础的一群“公务员”,是一次公务员选拔考试,又不是诗词散文大奖赛……

  别说古代,就现在,你去“公务员考试”的考场上,答非所问的写几篇文采斐然的散文试试?

  哪怕你是朱自清、老舍、曹禺这些牛人。

  一样扑!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那是“理所当然”的。你文采好、你学问好、你理解经义牛气冲天、你的学问公认的是才高十斗,天下文采共九斗,你比天下多一斗——可对于朝廷、对于皇帝而言,这些对治政……屁用没有。

  那么,要你何用?

  一念回溯到老朱刚平定天下,急需人才治理天下、安定天下,休养生息时候。和一干将领大眼瞪小眼,却无人可用,只能绞尽脑汁,从一群“百无一用”之中,想方设法的,寻找那么一点点可怜的“能用”之人的无奈……天下遍地读书人,却无治理之才,只会读书。那一种无奈,真的……无奈啊!

  堂堂一个皇帝,也只能定八股,划范围。千辛万苦的挑出一些能用的人,然后还要手把手的教这些人如何当官儿,该干什么,怎么干。

  尼玛简直哔了狗了……

  老朱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暖暖如是想。心道:“想要办事,要治理朝廷

  请收藏:https://m.sbw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